2015年9月30日 星期三

棕簑貓 Crab-eating Mongoose

中名: 棕簑貓
英名: Crab-eating Mongoose
學名: Herpestes urva
俗名: 食蟹獴
保育: 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

分類: 脊索動物門
哺乳綱
食肉目
獴科

館區: 臺灣動物區

形態:口鼻尖,身軀細長,軀幹中央部份略膨大,從頭部兩側到肩部有明顯的白色條紋。四肢短,腳趾間有蹼;肛門附近有臭腺,會散發特殊氣味。毛粗長而篷鬆,末端有如披戴著簑衣,故又名棕簑貓。

分佈:尼泊爾至中國大陸南部及東部,中南半島、海南島及臺灣。

食性:淡水蟹、蝸牛、昆蟲、青蛙、蜥蜴、老鼠、鳥類、魚類及蛇。本園餵食沙梭魚、小白鼠、雞頸、泥鰍青蛙。

解說:
  1. 食蟹獴是一種警覺性很高的動物,當牠感到周圍有動靜時,通常會先抬頭聆聽、觀看,如果視線受阻,牠便會以雙腳站立的姿勢來瞭望四周,以觀察週遭是否有危險。
  2. 有些食蟹獴與蛇相遇時,會以敏捷迅速的動作不斷的襲擊蛇,並快速跳開,直到蛇漸感疲憊時,便抓準時機,一口咬住蛇的頸部,結束一場食蟹獴與蛇大戰。
  3. 由於食蟹獴非常喜歡吃螃蟹及蝸牛,有時牠捉到這類食物時,會以前肢抓住食物用力向石頭擲去,使螃蟹殼碎裂,如果無法一次成功,牠們會不斷重複,直到硬殼破碎為止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