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9月30日 星期三

穿山甲 Formosan Pangolin

中名: 穿山甲
英名: Formosan Pangolin
學名: Manis pentadactyla pentadactyla
俗名: 鯪鯉
保育: 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

分類: 脊索動物門
哺乳綱
鱗甲目
穿山甲科

館區: 臺灣動物區

形態:頭呈圓錐狀,吻端尖,眼小,眼瞼厚。除了吻部、臉頰、下顎、喉部、腹部及四肢內側外,全身都覆蓋著灰褐色的鱗片。四肢短,具五爪,前肢發達。口腔中沒有牙齒。

分佈:尼泊爾、錫金、緬甸、泰國、中南半島、中國大陸南方、臺灣、海南島。

食性:食蟲性,以白蟻、螞蟻為主。本園餵食麵包蟲、蜂蛹、蘋果、蛋黃、蠶蛹粉、酵母粉、椰子粉、保益兒、蟻窩。

解說:
  1. 穿山甲由於身被鱗甲,並具掘土穴的習性而得此名,明代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即記載:「其形肖鯉,穴陵而居,故曰鯪鯉,俗稱為穿山甲。」
  2. 穿山甲的英文名稱pangolin來自馬來文,意思是指會捲曲的動物。當牠們遇到危險時的立即反應是將身體捲成球狀,用尾巴保護脆弱的頸部及腹部,同時,鱗片會直豎起來露出銳利的邊緣,以更有效地禦敵,讓敵人知難而退。
  3. 穿山甲鱗片的成分和我們的指甲相同,都是角質素。牠和其他的哺乳動物一樣具有毛髮,即使是覆滿鱗片的部位,每一個鱗片下方也可找到三、四根毛髮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